Home > Highlighting JAPAN > Highlighting JAPAN 2013年2月号 > 为老挝的手工织布争一席之地

Highlighting JAPAN

上一页下一页

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日本人

为老挝的手工织布争一席之地

  • English
  • Japanese

  居住在东南亚老挝的谷由起子,10多年来,与老挝当地少数民族的织工们坚持用手工织布。请看泽地治发来的报道。




谷由起子在琅南塔当地的H.P.E办公室里。(小林和人 摄影)
  谷由起子第一次访问离中国边境很近的老挝北部琅南塔是在1999年。她所拜访的村庄,既没有通电,也没有通煤气,当地少数民族的居民们自己种植粮食,编织衣物,基本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目睹这里的情景,由起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他们充分利用自然的惠顾,为了生存,用智慧和身体来获取生活所需要的所有东西。他们才是‘真正自立’的人”由起子说。“我迷上了这里的人们”。

  最吸引由起子的是少数民族女织工们的手工织布。她们得心应手地捻线、穿梭的身姿太迷人了。

  但在当时,货币经济的生活方式已经开始渗透到琅南塔,人们只要花钱就能够买到现成的衣物。

  “过去,谁都会捻线、织布的生活方式,而今正在世界上逐渐消失。但在这里,被称为‘活化石’的手工织布依然是生活的必要手段。”由起子说。“在货币经济的浪潮中,这里可能是所剩无几的避风港了,应该用手工织布的魅力来决一胜负。并且决定,自身也全力以赴地投身到新的事业中来。”


H.P.E的商品。杯垫(右前)、绳子(左前)及包袱皮(左后)等。这些产品被批发到东京的OUTBOUND等商店销售。(小林和人 摄影)
  2000年,由起子辞去了在日本的补习学校教师的工作,单身远赴老挝,开始在琅南塔生活。2002年,由起子在老挝设立了H.P.E(Handcraft Promotion Enterprise),开始向日本出口布制产品。

  刚到老挝的时候,由于语言不通造成的困难使由起子深有体会。她随身带着字典,从单词开始逐字逐句地记。在不断摸索和身体力行地与村里人交流中,慢慢地弄懂了从捻线到织布的所有工序,手工织布的事业也逐渐有了雏形。与村里人一起辛勤的劳作让由起子度过了生平最充实的时间。

  有时,也会用到日本传统的技术。在摸索提高捻线产量的时候,由起子在日本偶然发现了江户时代(1603-1867)末期制造木制手动捻线机。这一捻线机与在琅南塔使用的捻线机原理相同,与当地的捻线机相比,日本的机器产量更高。并且,由于机器是手动的,所以在没有通电的村庄也可以使用。由起子立刻买了2台机器,在日本服装企业的支援下运至老挝。村里人仿照日本的机器制作了新的捻线机,大大地提高了捻线的产量。


正在编织的女性。(小林和人 拍摄)
  老挝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愣登族擅长种植棉花、纺纱、织布、蓝染及手工缝制技术;黑泰族擅长于养蚕、缫丝、制作丝织品;而佧木族则善于从葛蔓中提取纤维,制作细线,编织成非常精细的编织物。

  H.P.E所起到的作用是如何发挥不同民族具备的不同特长,承担事业风险,负责从策划产品设计,到组织生产、质量管理及销售的全过程。不求规模大,但求在货币经济中争得手工产品的一席地位。

  在这些独具创意的产品中,有一款愣登族制作的杯垫。村里人在蓝染的棉布上自由地绣图案,绣出来的杯垫没有两个是相同的。

  “制作卖得出去的产品,需要有一些有趣的东西。我觉得可以发挥愣登族善于刺绣的特长,不是规定应该绣什么,而是让她们自由发挥。精致的、简洁的我们全买,但价格的设定各不相同。这种做法可以让制作人自己决定如何制作。”由起子说。“即使我不订货,缝制杯垫的人也在不断增多。或许对村里人来说,可以随心所欲的制作产品,根据花费精力的多寡,决定价格的高低。或者,在需要买零食或买烟等零钱时,不仅是女性,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参加制作。”

  由起子移居琅南塔的10多年来,当地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道路正在拓宽,村镇的公共建筑及民宅正在现代式样蜕变。

  “在这种日新月异的变革中,保存手工事业有很多困难。但人类自身原本就是在利用自然的惠顾中不断进化的。我认为,完全抛弃这种自身的能力也是不可想像的。”由起子说。“我从内心喜爱村里人的手工织布,愿意为保存它有所作为。因此,我将继续以手工织布事业为己任,在生产的第一线身体力行。至于能否成功,我视其为对自己的挑战。”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