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Highlighting JAPAN >Highlighting Japan January 2017>为什么外国人在这里?

Highlighting JAPAN

了解灾害的风险

内特拉·普拉卡修·邦达里 (Netra Prakash Bhandary)在日本从事灾害风险研究已有二十多年了,在此期间他还在自己的祖国从事着推广防灾知识和技术的活动。

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的70%都是山地,所以因大雨和地震而引发的塌方、山体滑坡和悬崖塌陷等泥沙灾害频繁发生。为了降低此类灾害的风险,日本从硬件和软件方面实施着各种防范措施。例如,修建防砂大坝和以混凝土为原材料的网格骨架护坡等防灾设施,制作灾害地图,完善警报系统等等。

在日本的大学里,很多学者都在从事防范泥沙灾害的技术研究。来自尼泊尔,现任爱媛大学研究生院理工学研究科的副教授内特拉·普拉卡修·邦达里也是其中的一员。

1993年发生在尼泊尔的大暴雨引发了泥沙灾害,造成1300多人死亡,4万多户房屋受灾,灾情十分严重。当时在印度的大学学习的邦达里回国后,成为了新设工科大学的一员。并在1997年,结识了作为国际协力机构(JICA)专家在1993年被派往尼泊尔调查灾情的爱媛大学教授矢田部龙一。以这段相识为契机,邦达里于1997年来到日本,并开始在爱媛大学工学部从事地基工学方面的研究。

邦达里表示,“爱媛县所在的四国地区是山体滑坡的多发地带。研究了该地区的地质后,我发现这里的情况和尼泊尔山地的地形及地质非常相似。我对尼泊尔的某一地区进行调查后,发现那里也曾频繁发生与日本四国地区具有相同特征的山体滑坡。”

鉴于上述调查结果,由矢田部与邦达里等人组成的爱媛大学研究小组从2000年起,开始调查尼泊尔中部山地的地质和滑坡,以及首都加德满都所在盆地的地震灾害风险等情况。经过10多年的研究,研究小组发表了100多篇关于尼泊尔自然灾害的学术论文,并在加德满都举办了多达18次的国际研讨会。

在此期间,2015年4月尼泊尔遭遇了震级7.8级的大地震。在此次震灾中,由于山区的山石滚落、悬崖崩塌和城市的建筑物倒塌,共造成近9000人死亡。灾害发生后,日本不仅马上派出紧急救援队开展救援活动,还进行了提供物资援助等支援活动。另外,日本地震学协会、地基工学会、建筑学会等研究组织奔赴当地实施调查。日本大学界也在文部科学省的帮助下组成了由爱媛大学的矢田部教授为团长的13名成员的调查团,分四个专业组,进行了实地考察。

2015年的地震以前,邦达里和矢田部等人的研究小组对年龄分布从18岁至74岁之间的124人进行了关于防灾意识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人们防灾意识的提高和防灾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研究小组将调查结果归纳总结,并在2015年2月,发表了以《尼泊尔人的防灾知识》为题的学术论文。该论文于2016年10月荣获了由“国际减轻地基灾害协会(ICGdR)”授予的“2015年最佳论文”。

2015年7月,在爱媛大学毕业生等众多人士的捐款帮助下,加德满都建起了“爱媛大学卫星办事处·尼泊尔震后重建设计中心”。建立该中心的目的在于调查灾区的受灾情况,普及防灾教育。以此为基地,邦达里最注重的就是帮助地区和学校进行防灾教育。

邦达里说:“除了建设防灾设施,人们对灾害的正确了解将在灾害发生时把受灾情况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日本,幼儿园和中小学都会实施避难训练和防灾教育,即便是孩子也具有较高的防灾意识,对此我感到十分震惊。在日本,与灾害规模相比,死伤人数往往较少,防灾教育在这当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邦达里计划以该中心为基地,构建以日本的防灾教育为样板的防灾教育体系,实施培养普及防灾技术的专家等具体活动。

邦达里说:“防灾是公共活动。所有人都应该平等地享有防灾的权利。我想把此前学到的智慧和知识传授给尼泊尔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防灾有利于形成更好的社会,也会对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