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Highlighting JAPAN > Highlighting JAPAN 2012年11月号 > “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世界

Highlighting JAPAN

上一页下一页

传承日本之心的外国人

“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世界

  • English
  • Japanese

  与歌舞伎媲美的是日本的古典演艺“能”。这是一种完成于14世纪的舞台剧,被认为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戏剧。此外,能又是一种包含了舞蹈、戏剧、音乐、诗歌等各种因素的综合性表演艺术,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年坚持学习日本传统技艺能的,是一位叫理查德·艾马特的美国人。这次松原敏雄走访了艾马特。




理查德·艾马特教授 (桥诘芳房 摄影)
  上演能的舞台是一个边长约5米的正方形地板舞台,没有幕布和大型配套设备,极为质朴。主要的登场人物为扮演亡灵、神、鬼、妖怪等角色的主角和扮演人类的配角。主角根据角色要求,会佩戴象征年轻女性的面具或象征鬼怪的面具。音乐则是由歌颂场面情景或人物内心的被称作“伴唱”的合唱队,以及日本鼓、能管(笛子)等乐器演奏的“伴奏”组成。能的故事大都是以历史或神话为基础的带有幻想性的悲剧内容,通过主角以及配角的互动来描绘人类的本质以及感情等。

  感铭于能的魅力,历时40多年研究能的理查德·艾马特,是现任武藏野大学文学系的教授。

  艾马特初次接触能是在1969年,要追溯到在印第安那州的厄勒姆学院读大二的时候。他当时以非常轻松的心情参加能的小组讨论会,并表演了名为《圣弗朗西斯》的英语能,他的发声以及身体动作倍受大家赏识,于是艾马特被推选为能的主角。

  英语能在海外基本上是无人知晓的,公演大获成功后,在福特财团的支援下拍成了记录片。1970年,艾马特来到日本,在大学里度过了为期一年的留学生活,学习尺八等日本的传统音乐。厄勒姆学院毕业后,于1973年再次来到日本,继续学习日本的传统音乐和能等。并且,偶然知道自己出演的《圣弗朗西斯》上映会在东京举行,于是艾马特出席了该上映会,正是这一巧合决定了艾马特的命运。


2009年,在伦敦表演的英语能“Pagoda”(宝塔) (克莱夫·布拉达 摄影)
  记录片的主办方计划在日本也公演《圣弗朗西斯》。于是向艾马特氏发出邀请,希望他能担任音乐导演。艾马特想既然要,那么就按照传统格式,做真正的音乐。为此,有必要彻底研究能的演艺。想法已定,艾马特氏就像着魔般地埋头于能的研究了。

  第二年的1974年,艾马特进入东京艺术大学音乐系学习,在研究能的同时,继续练习能乐舞蹈(舞蹈与动作)、能乐唱词(曲、歌)、并且正式接受小鼓、大鼓、日本鼓等能乐器的严格训练。

  艾马特告诉我们:“能是在一种在“有紧张感的寂静”中进行的舞蹈,这里充满了能量。在舞蹈中流淌的并不是“紧张”,而是“激情”,并且产生这种“激情”的是它独特的表现形态”。他又说:“在能中完全不使用平常的歌唱,摇摆等写实性的表现。所有都是遵从特定的表现形态来演绎出来的。在歌剧以及舞蹈等形式中虽然也有表现形态,但像能那样追求彻底的表现形态的艺术,除了能以外再无其它的了”。

  艾马特从1980年代开始将力量倾注于英语能的普及上,一直以来着手为各种各样的英语能谱曲,并且担任音乐导演及参加演出。从1991年开始设立了主要教外国人学习能的研究会“Noh Training Project”,并于2000年创立了由外国人以及住在外国的日本人组成的能表演团体“Theatre Nohgaku”。

  Noh Training Project从1995年开始,每年一次在宾夕法尼亚举办为期3周的集中研究会,每次都由15~25人参加。从2011年开始,在英国借用雷丁大学的场地举办研究会。Theatre Nohgaku于2002年开始公演英语能。至今为止,在美国、英国、爱尔兰、法国、北京、香港以及日本进行了巡回演出。

  艾马特坦言说:“观众的反应,无论是日本也好,还是在海外并不存在差异。海外的观众经常会问我,那些动作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能的动作带有含义的大约只有十分之一。能的动作并不是“象征性的”,而是“抽象性的”表现,观众追问:“这又如何解释?”艾马特的回答是:“在摒弃多余表演的同时,表现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世界。虽然这还需要历经漫长的岁月,但有一天英语能像歌剧那样被人广为熟知的话,那真是太美妙了”。


上一页下一页